学生写人作文技巧与步骤

2025-07-08 22:27:17


学生写人作文技巧与步骤

一、 明确写作对象和目的

  1. 选准人物: 选择你熟悉、有感情、有特点的人。可以是家人(父母、祖父母、兄弟姐妹)、老师、同学、朋友,甚至是你敬佩的陌生人(如邻居、清洁工、志愿者等)。

  2. 确定中心: 你写这个人,想表达什么?

    • 赞美他/她的某种品质?(如:善良、坚强、乐观、负责、勤奋、幽默、有爱心、有才华等)

    • 表达你对他/她的某种情感?(如:感激、敬佩、思念、喜爱、理解等)

    • 展现他/她的独特个性?(如:古怪、有趣、安静、热情等)

    • 核心: 这个人物最打动你、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什么?这就是你作文的“灵魂”。

二、 细致观察,抓住特点

  1. 外貌特点: 不要面面俱到,抓住最突出的、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或身份的一两处特征。

    • “爷爷的手掌宽厚而粗糙,布满老茧和几道深深的裂口,像干涸的土地,那是他几十年田间劳作的印记。”

    • “她笑起来时,眼睛会弯成两道细细的月牙,嘴角旁有两个浅浅的梨涡,仿佛盛满了蜜糖。”

    • “王老师的鼻梁上总是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,镜片后的眼神却异常锐利,仿佛能看透我们所有的小心思。”

    • 避免: “大大的眼睛,黑黑的头发,高高的鼻梁...” (太普通,没特点)。

    • 示例:

  2. 语言特点: 注意他/她说话的习惯用语、语气、口头禅、声音特点等。语言是性格的直接体现。

    • “奶奶总爱说:‘慢点吃,别噎着,锅里还有呢!’这句简单的话,是我童年最温暖的背景音。”

    • “他说话总是慢条斯理,带着浓重的乡音,每个字都像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蹦出来。”

    • “班长指挥大家打扫卫生时,声音洪亮干脆:‘一组负责扫地!二组擦窗!动作快!’”

    • 示例:

  3. 动作特点: 观察他/她习惯性的动作、做事的方式、走路的姿态等。动作能生动展现人物的状态和性格。

    • “爸爸修自行车时,眉头紧锁,手指沾满油污,动作却异常麻利精准,仿佛那冰冷的零件在他手下有了生命。”

    • “她思考问题时,总爱用笔轻轻敲着下巴,眼神望向窗外,好像答案就藏在云朵里。”

    • “爷爷走路时背微微佝偻,脚步却依然稳健有力,每一步都踏得实实在在。”

    • 示例:

  4. 性格特点: 这是核心!通过外貌、语言、动作以及下面要讲的事例来体现。性格是丰富的,可以抓住一两个最突出的方面来写深写透。

三、 精选典型事例,以小见大

  • 事例不在多,而在精: 选择1-3个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具体事例。事例要真实、有细节。

  • 以小见大: 不必惊天动地,生活中平凡的小事往往更能打动人,更能体现人物品质。

    • 想表现妈妈的爱?不必写病中日夜守护(除非特别感人),可以写她每天早起为你准备不重样的早餐;写她在你考试失利时一个安慰的眼神和一句“下次加油”;写她冬天总是把你的手揣进她温暖的口袋。

    • 想表现同学的热心?写他主动帮你讲解一道难题直到你弄懂;写他默默捡起教室里的垃圾;写运动会上他搀扶摔倒的对手。

    • 想表现老师的负责?写他批改作业时密密麻麻的批注;写他课后耐心解答你的疑问;写他注意到你情绪低落时的关心。

  • 细节描写是关键: 在叙述事例时,一定要加入细节描写!

    • 环境细节: “那天雨下得特别大,路面都积了水...”

    • 动作细节: “他小心翼翼地撕开创可贴,轻轻吹了吹我的伤口,才仔细地贴上去。”

    • 神态细节: “我看到老师的眉头先是紧锁,随即又舒展开来,眼神里透出欣慰的光。”

    • 语言细节: “他拍了拍我的肩膀,只说了一句:‘没事,有我呢。’”

    • 心理细节(自己的感受): “那一刻,一股暖流涌上心头,先前的委屈瞬间消散了大半。”

四、 组织结构,清晰流畅

  1. 开头:引人入胜

    • 外貌描写切入: 直接描绘人物最具特色的外貌,引出人物。

    • 悬念切入: “在我们班,有一个人,他/她不是班长,却比班长更有号召力...”

    • 特点概括切入: “说起我的妈妈,我脑海里立刻蹦出两个词:‘唠叨’和‘温暖’。” (后面再展开)

    • 场景切入: “夕阳的余晖洒在巷口,那个熟悉的身影又准时出现了——我的爷爷,正坐在小马扎上,等着我放学。”

  2. 主体:事例支撑

    • 围绕中心: 所有事例都要服务于你想表达的那个核心特点或情感。

    • 详略得当: 重点事例详写(有细节描写),次要事例略写或作为补充。

    • 过渡自然: 用过渡句或过渡段连接不同事例或不同方面(外貌、语言、事例)。如:“他不仅说话风趣,做起事来也特别认真负责。”“除了那双巧手,奶奶的善良更让我敬佩。”

  3. 结尾:升华情感,点明中心

    • 首尾呼应: 回到开头提到的特点或场景,进行深化。

    • 抒发情感: 直接表达你对这个人物的感情(敬佩、感激、思念、喜爱等)。

    • 点明意义/影响: 这个人对你意味着什么?他/她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或启发?

    • 含蓄隽永: 用一个有画面感或哲理性的句子结尾,引发回味。

    • 避免: 喊口号式结尾(如:“啊!XX,你真伟大!”),或者过于突兀的拔高。

五、 语言表达,生动传神

  1. 多用描写,少用概括: 把“他很勤劳”变成具体描写他劳动的画面;把“她很关心我”变成她关心你的具体言行。

  2. 善用修辞:

    • 比喻: “他的手像老树皮一样粗糙。” “她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。”

    • 拟人: “皱纹悄悄地爬上了她的眼角。” “那盏台灯仿佛也理解他的专注,默默地散发着柔和的光。”

    • 夸张(适度): “他看书的速度快得像扫描仪!” (突出爱读书)

  3. 用词准确、丰富: 避免重复使用简单的形容词。如形容笑:微笑、憨笑、咧嘴笑、眉开眼笑、忍俊不禁、莞尔一笑...

  4. 写出真情实感: 你的感受是作文的灵魂。在叙述中融入你的观察、想法和情感,让读者感受到你对这个人物的真实态度。

总结关键步骤

  1. 选人定心: 选熟悉的人,确定你想突出他/她哪一点(品质/性格/情感)。

  2. 抓准特点: 观察并抓住外貌、语言、动作上的独特之处。

  3. 精挑事例: 选1-3个真实、具体、典型的小事,能有力证明特点。

  4. 描写细节: 在事例中加入环境、动作、神态、语言、心理等细节描写,让人物“活”起来。

  5. 搭建结构: 开头吸引人,主体事例支撑(详略得当,过渡自然),结尾升华点题。

  6. 锤炼语言: 多用描写,善用修辞,表达真情实感。

写作雷区提醒

  • 千人一面: 避免把所有人都写成“大眼睛、黑头发”,要写出独特性。

  • 事例空洞: 只说“他乐于助人”,却没有具体事例支撑。

  • 事例与中心不符: 所选事例不能体现你想表达的中心。

  • 流水账: 没有重点,只是罗列事件。

  • 过分拔高: 结尾强行升华到不切实际的高度。

  • 缺乏真情: 写得干巴巴,没有融入自己的感受。

  • 语言平淡: 词汇贫乏,句式单一。

最重要的是:用心去观察,用情去体会,用笔去描绘。当你真正了解并热爱你笔下的人物时,你的文字自然会充满感染力。 拿起笔,开始写你身边那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吧!